您当前的位置为: 首页 > 通知公告 > 正文
关于转发《广播电视大学教学基础设施建设要求》的通知

发布日期:2004-11-17    浏览次数:


关于转发《广播电视大学教学基础设施建设要求》的通知
2004年11月22日

全省各开放教育试点单位;
    根据试点项目及总结性评估要求,经多次论证并反复征求各地电大的意见,近日中央电大提出了《广播电视大学教学基础设施建设要求》,并作为试点项目总结性评估有关指标的参考标准,现转发给你们,请据此要求并结合本地、本校实际情况制定相应实施细则,并认真加以落实。04年6月26日省校所下发的《吉林广播电视大学现代远程教育信息化建设规定》中有关条款,凡与此要求不一致之处,一律以此要求为准。
  附件:《广播电视大学教学基础设施建设要求》

吉林广播电视大学


《广播电视大学教学基础设施建设要求》
(2004年11月22日)

  主题词:电大 教学 基础设施 建设 通知

  本要求所指教学基础设施主要包括硬件和软件两大部分。硬件包括卫星接收设施、计算机网络、联网计算机、双向视频、视频录制室、多媒体教室、计算机网络教室等;软件主要指与硬件配套的系统软件和教学中必需的应用软件(如电大在线远程教学平台、教务管理系统、开放电子公务系统、网上考试系统等)。其他教学设施(如课桌、消防设备等)按相关规定配置。

  一、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
  (一) 卫星资源播出
  1. 硬件设施:依托中国教育电视台,建立卫星数据的播出和加密设施,IP数据播出采用专用的播出服务器。
  2. IP播出软件:当前采用远教IP数据广播系统播出IP数据,并根据接收端软件产生的系统编号以“空中授权”的方式授权接收。
  (二) 计算机网络
  1. 计算机校园网主干达到千兆以上,百兆交换到桌面。
  2. 实现百兆以上接入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百兆接入电信网。
  3. 机房符合设施运行要求,为学生和教职员工提供24小时网站浏览服务。
  4. 建有基于H.323协议,支持48点同时在线的双向视频会议系统。
  5. 建有网络流量控制系统,为网络应用提供服务质量保证。
  6. 综合应用防病毒技术、防火墙技术,控制访问权限、入侵检测技术、安全漏洞扫描技术等实现网络的安全可靠运行。
  (三) 网络应用系统
  1. 升级电大在线远程教学平台的功能和性能,满足试点教学需要。
  2. 开发三级教学平台数据互动软件系统,记录并统计各级电大通过卫星接收中央电大教学资源、通过教学平台发布的自建资源,以及学生浏览资源、师生参与网上教学活动的相关数据,为教学、管理及时提供反馈。
  3. 升级教务管理系统,适应教学管理的发展需要。
  4. 升级中央电大网上考试系统、自测系统;完成中央电大测评系统的开发。
  5. 升级开放电子公务系统,包括办公自动化和年报年检、招生申报管理、课程建设管理及专家人才库系统、网上教学服务管理系统等,满足公文信息流转、质量监控和业务管理的需要。
  6. 逐步完成视、音频教学资源的数字化改造,建有资源检索和发布系统、VOD点播系统和资源存储、数字备份系统。
  7. 建有网上实验中心,通过网络为部分课程提供仿真实验和实践教学指导。
  8. 建有通过电话、传真、信函、手机短信、E-mail等手段为学生提供咨询、信息服务的呼叫系统和移动学习服务系统。
  (四) 数字图书馆
  有覆盖主要核心期刊和具有初步规模的数字化图书资源。

  二、 省级广播电视大学
  (一) 卫星资源接收
  1. 硬件设施:Ku波段卫星接收地面站(包括天线、高频头)、Viaccess条件数字卫星接收机和卫星IP数据接收设备。
  2. IP数据接收软件:安装远教IP数据接收系统。
  (二) 计算机网络
  1. 校园网主干达千兆以上,百兆交换到桌面。
  2. 实现十兆以上接入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或电信网。
  3. 机房符合设施运行要求,配置功能和数量适应教学要求的专用服务器(如Web服务器、数据库服务器、流媒体服务器、网考服务器以及备份设备等)。
  4. 建有电子邮件系统,为教职工、学生提供电子邮件服务。
  5. 建有与中央电大视频会议相连通的双向视频会议终端系统,有配套的灯光、音响等设施。可根据自身发展需要,建立与分校、工作站连通的双向视频会议系统,并根据网络条件选择采用硬件或软件系统。
  6. 建有校内闭路电视系统,并与双向视频会议系统互联。
  7. 配备联网计算机,保证校本部及直属部(学院)本科学生每6人、专科学生每10人拥有1台联网计算机;承担试点教学、管理、技术、研究工作的专职人员每人配备1台联网计算机。
  8. 根据自身网络特点,实施综合的网络安全解决方案。包括应用防病毒技术、防火墙技术等,建立网络安全响应机制,防范安全突发事件。
  (三) 网络应用系统
  1. 利用电大在线远程教学平台(省校版)的资源发布、浏览、交互、记录统计等功能,发布自建网上资源,为学生提供网上资源浏览、学习过程记录统计、学生与教师间的交互等服务。
  2. 以教务管理系统和开放电子公务系统为平台,进行教学及业务管理(包括及时收发各类文件通知和数据,上报招生计划数据和年报年检数据等)。
  3. 利用网上考试系统为学生的个别化考试提供服务。
  4. 教师有固定的电子邮件地址,利用电子邮件开展教学答疑。
  (四) 资源制作
  1. 建有课件录播室,拥有专业的视频录制、采集、编码压缩设备(支持视频Mpeg-1、Mpeg-2和Mpeg-4格式)。
  2. 配备多媒体课件开发制作的软硬件条件,适应多媒体课件开发需要。
  3. 通过网络、光盘、卫星IP数据广播等方式将网上教学资源打包、分发到各分校、工作站。
  4. 逐步对现有各类教学资源进行数字化改造,建立资源检索和发布系统、VOD点播系统和资源存储、备份系统。
  5. 自建或共建数字化图书馆,提供与试点专业相关的5000种以上电子图书,1000种以上全文期刊数据库。
  (五) 教 室
  1. 视频直播教室。配备有专业的视频、音频系统和控制台等。视、音频系统主要包括摄像机、调音台、话筒、音箱,控制台包括计算机、录像机、DVD和监视器、特技切换台、字幕机、编辑录像机等,在互联网和闭路电视系统实现视频直播。
  2. 多媒体教室。建有3间以上多媒体教室(具体数量根据办学规模而定,应满足试点教学实际需要),配备联网计算机、视频投影仪或大屏幕投影电视、视频展台(实物投影仪)、教师控制台等。视频投影仪或大屏幕投影电视支持视、音频和RGB等信号接入。教师控制台包括联网计算机和具有视、音频播放功能的设施。
  3. 计算机网络教室。联网计算机总数达到“计算机网络”部分中联网计算机数和学生数的比例要求。计算机的配置能够满足上网浏览视、音频的需要。
  4. 普通教室。每个教室配备1-2台电视机,并能通过闭路电视系统接收中央电大的卫星电视课程和学校播出的课程。
  5. 电子阅览室。至少配备联网计算机10台。
  6. 语音教室。有满足教学要求的语音教学设备,至少有一间配备20座以上的语音教室。
  7. 视听阅览室。配备至少15套录像机、VCD/DVD、监视器(电视机)。

  三、 地、市级电大分校
  (一) 卫星资源接收
  1. 硬件设施:Ku波段卫星接收地面站(包括天线、高频头)、Viaccess条件数字卫星接收机和卫星IP数据接收设备。
  2. IP数据接收软件:安装远教IP数据接收系统。
  (二) 计算机网络
  1. 校园网主干达到百兆以上,十兆以上交换到桌面。
  2. 实现2兆以上接入电信网或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
  3. 拥有独立域名和公有IP地址,以电大在线远程教学平台(分校版)为基础,建有独立的教学网站。
  4. 建有相对专用的机房空间,符合设施运行要求。
  5. 根据省级电大的要求建有双向视频会议系统。
  6. 建有校内闭路电视系统,已安装双向视频会议系统的,应与双向视频会议系统终端互联。
  7. 配备联网计算机,保证本科学生每6人、专科学生每10人拥有1台联网计算机;承担试点教学、管理、技术、研究工作的专职人员每人配备1台联网计算机。
  8. 承担试点的专职人员每人配备1台联网计算机。
  9. 应用防病毒技术、防火墙技术,加强网络安全工作。
  (三) 网络应用系统
  1. 利用电大在线远程教学平台(分校版)的资源发布、浏览、交互、记录统计等功能,为学生提供网上资源浏览、学习过程记录统计、学生与教师间的交互等服务。
  2. 以教务管理系统和开放电子公务系统为平台,进行教学及业务管理(包括及时收发各类文件通知和数据,上报招生计划数据和年报年检数据等)。
  3. 教师有固定的电子邮件,利用电子邮件开展教学答疑。
  (四) 教 室
  1.多媒体教室。建有1间以上多媒体教室(具体数量根据办学规模而定,应满足试点教学实际需要),配备联网计算机、视频投影仪或大屏幕投影电视、视频展台(实物投影仪)、教师控制台。视频投影仪或大屏幕投影电视应支持视、音频和RGB等信号接入。教师控制台包括联网计算机和具有视、音频播放功能的设施。
  2. 计算机网络教室。联网计算机总数达到“计算机网络”部分中联网计算机数和学生数的比例要求。计算机的配置能够满足上网浏览视、音频的需要。
  3.普通教室。每个教室配备1-2台电视机,并能通过闭路电视系统接收中央电大的卫星电视课程和学校播出的课程。
  4.语音教室。有满足教学要求的语音教学设备,至少有一间配置15座以上的语音教室。

  四、 县级电大工作站
  (一) 卫星接收
  1.硬件设施:Ku波段卫星接收地面站(包括天线、高频头)、Viaccess条件数字卫星接收机和卫星IP数据接收设备。
  2.IP数据接收软件:安装远教IP数据接收系统。
  (二) 计算机网络
  1. 局域网主干百兆以上,十兆以上到桌面;通过ADSL等方式接入到Internet,接入带宽为512K以上。
  2. 建有校内闭路电视系统。
  3. 联网计算机的数量保证每10个学生不少于1台;承担试点教学、管理、技术、研究工作的专职人员每人配备1台联网计算机。
  (三) 网络应用系统
  1. 利用电大在线远程教学平台(资源浏览系统),实现卫星IP数据资源在本地计算机局域网内浏览。
  2. 教师和教学管理人员能够通过登录互联网进行教务管理及开放电子公务系统的远程文件和数据收发,处理相关业务。
  开展本科(专科起点)试点的县级电大,“网络应用系统”按照地、市级电大分校要求建设。
  (四) 教 室
  1.多媒体教室。配备联网计算机、视频投影仪或大屏幕投影电视。视频投影仪或大屏幕投影电视应支持视、音频和RGB等信号接入。
  2. 计算机网络教室。联网计算机总数达到“计算机网络”部分中联网计算机数和学生数的比例要求。计算机的配置能够满足上网浏览视、音频的需要。
  3.普通教室。每个教室配备1-2台电视机,并能通过闭路电视系统接收中央电大的卫星电视课程和学校播出的课程。
  4.语音教室。开展本科(专科起点)试点的县级电大,应配置满足教学要求的语音教学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