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下半年期末考试工作情况通报
(吉电大教发[2004]10号)
2003年下半年期末考试于2004年1月6日至13日进行,全省3万余名学生参加400多门课程考试。考试工作得到全省各级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和电大的充分重视,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考试圆满结束。
一、本次考试的特点
1、与以往历次有所不同的是,考试工作得到充分重视。从国家教育部、中央电大到我省各级电大,都把考试作为期末的最重要的工作来抓。考前,省校认真学习教育部、中央电大关于考试工作的文件,同时结合我省考试工作实际向全省下发了《关于贯彻落实教育部精神加强考试管理的通知》和《关于考试违纪处理办法的通知》,及时向各考区、考点传达了教育部和中央电大的考试精神。全省各级电大都能认真学习和领会本次考试的新精神和新要求,把组织好电大的考试工作,当成最重要的工作来完成。这次考试工作,思想认识程度深刻到位;考前各项准备工作充分;具体措施有效。
2、各级电大在学习领会教育部、中央电大考试工作精神的同时,结合本校的工作实际制定具体措施,保证教育部、中央电大和省电大关于考试工作要求,能够落到实处。省校通过会议、发文件、网上发布等形式,及时将教育部和中央电大的考试精神传达到全省每个考区考点。按目前全省考点分布状况,划分为7个巡视区域。考试期间,省校的领导和教务等部门,分片包干,直接到基层考点抽查式巡考,检查考试组织工作、检查试卷管理、检查形成性考核落实情况,对考点合并工作进行调研。各分校都以积极的态度采取有效措施落实教育部、中央电大和省电大的考试要求。吉林分校严格按照上级要求,在本次考试的组织工作做得非常突出:合并吉林市区内的考点,集中分校的力量统一组织考试,效果很好;落实考务工作,每天坚持召开考前、考后会,研究解决问题,校长亲自参加,并在会议记录上签字;在吉林分校所见考场纪律井然有序。白城分校的学生多、分布广,学校对此非常重视,根据本校的特殊情况,考试期间分校向各考点派出“考试督察员”,赋予他们比巡视员更大的职责和权利,代表分校行使考试工作的指挥权和处理权。四平分校考试工作规范,考场纪律明显好转,考试期间出台了考生“十不准”,有效控制考场纪律;制定了《对考生违纪情况的认定及处理》,及时公布考生违纪名单,维护考试纪律的严肃性,堵住了“说情风”。延边分校重视县级电大的考试工作,加强分校对县级电大的考试管理工作,按照省校的要求如期对下属县站考点派出巡视员。全省所有考区、考点都成立了考试工作领导小组,梅河市的副市长亲自担任领导小组的组长,保证考试工作顺利开展。借助省校“举报电话”的举报信息,直属学院严厉查处了学生替考违纪事件。
3、各级电大对试卷的保管工作都非常重视,能够按照省校的要求和国家保密局的规定,设立符合要求的试卷库,对试卷施行24小时监护。吉林分校设立常年专用的试卷库,实现试卷管理“三铁一器” 的要求;白城分校外设考点的试卷监护权,由“督察员”直接参与控制,督察员不在场,其他人无法提出试卷,其中有的教学点的试卷保管完全达到高考试卷管理的要求。这次考试,省校把试卷的管理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考前的会议上和考前的工作文件中,都规定要按着“国家级秘密”的要求,做好试卷的运送、保管工作。考试过程中,没有“二次分卷”现象发生。考试期间省校的巡视员对各考区考点的试卷管理工作进行检查,认为试卷管理工作在全省得到高度重视和认真落实。
4、规范考试管理。严格按照中央电大和省电大考试时间表组织考试,省校巡视员每到一个考点,都首先核对考试时间是否正确。从全省看,都认真执行中央电大和省点大的考试时间表,没有提前拆封试卷现象,没有提前或错后考试时间事件发生。规范考试管理,接受社会监督,蛟河电大考场外面挂起《全国电大统一考点》的横幅,把电大的考场置于公众面前,接受社会对电大考试工作监督,同时宣传电大教育。舒兰电大面对违纪现象不手软,严肃查处违纪考生。
二、考试工作中不足
1、一些考点的考试纪律不好,主要表现是监考人员不负责任。各分校校部考点纪律要好一些,校外考点的纪律相对要差一些,联合办学单位的考试纪律更差一些。考试纪律不好,原因在于平时教学不好、监考人员不负责任,根子在于办学单位领导对考试工作还缺少正确的认识。整顿考场纪律的效果不明显,主要原因是办学单位领导的办学思想不端正,只顾眼前的利益和暂时的经济效益,放弃了电大长远利益和社会效益。这些学校应当端正办学思想,加强平时教学过程管理,端正对考试工作的认识。否则,与己不利,与全省电大长足发展不利。
2、考点分散,不利于考试管理。一些办学规模较大的学校,考点布局分散,不符合中央电大关于考点设置的要求。考前,省校已经对整顿考点工作提出要求,吉林分校立即采取了措施,合并考点。不符合考点设置要求的学校,有的采取了措施,但是整顿的幅度不大。还有一些学校没有采取整顿办法,影响考试管理工作,削弱分校对考点考试工作的监控力度。整顿考点工作势在必行,各校务必按照省校关于考点整顿工作的要求和时间表,对本校教学点和考点的分布进行清理整顿。
3、全省形成性考核工作有较大进步,但是个别学校形成性考核管理工作仍需加强。2003年11月省校下发了关于《关于加强平时作业管理的补充通知》,通知中明确规定形成性考核成绩必须于考试前报省校(或利用分校版教务管理软件自行登录)。多数学校能够按照省校的要求,按时完成形成性考核成绩评定、上报或登录工作,也有的学校完成得不够好,主要表现在:成绩普遍偏高;作业不能完全做到全批全改;缺少评语;登录成绩不及时等。形成性考核是“试点教育”学生各门课程考核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得到应有的重视。目前的问题是,有的学校主观上对此项工作重视程度不够,采取的措施不得力,客观上也存在作业布置得晚、学生分散、难以短时间回收等原因。多数学校都能够达到省校的要求,少数学校经过努力也应当做到。希望各试点学校要重视形成性考核工作,运用好形成性考核手段,提高教学质量。对于形成性考核工作不合格的学校,省校将于新学期开学后进行复查。
三、考试工作的整改意见
从全省范围来看,考试工作日趋规范,但是还有很多工作急待改进。
1、认真学习教育部、中央电大关于考试工作的文件,认真作好考试工作总结,提高对考风考纪工作的认识。考试是人才培养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检查教学质量的一种主要手段,对于学校了解教学效果,学生掌握所学知识状况,以及进一步改进教学工作等具有重要意义。学校必须从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高度和“求真务实”的工作精神,对国家、对教育、对学生极端负责的态度,提高对学生考试作弊危害性的认识,把反对、遏止学生考试作弊作为培养高质量人才的重要环节来抓,作为形成良好学风校风重要方面来抓,作为建立诚信社会的重要工作来抓。加强考试管理,抓好考风考纪建设是广播电视大学教育教学质量保证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关系到广播电视大学生存与发展的大问题。加强考试管理,严肃考试纪律,净化校园环境,狠刹各种违纪、舞弊歪风,保障电大考试的质量,促进电大学历教育健康发展,各级领导和考试管理人员要认真履行工作职责,从源头上堵住各种违纪、舞弊事件的发生,努力把好考试关,为广播电视大学向社会输送合格人才做出贡献。
2、考点分布不符合中央电大要求的,要在2004年春季调整完毕。2003年12月底省校按照中央电大《关于清理整顿电大系统全国统一考试考点的通知》精神,下发了《吉林广播电视大学清理考点工作方案》,希望各分校、系统工作站和试点县站一定认真贯彻中央电大的精神和省校清理考点的时间安排,重新考虑考点的分布。不符合要求的,要坚决进行调整。教学点比较分散的,要尽量合并考点。实在不能合并,又不符合要求的教学点,2004年不允许再继续招生。同一城市内不得多校重复设立考点,要合并考点,统一组织考试;一个办学单位在同一城市内原则上只能设一个考点。我省考点整顿工作的重点在中西部地区,所涉及的分校和县站务必高度重视这项工作。
3、加强考试工作规范管理。考场的设置要符合要求,不能因陋就简,考场设置的规定要认真执行,不能敷衍了事。例如:考室较小学生座位密度太大,达不到“拉单桌”的距离;有的考生证件不全,易发生替考;有的书桌口没有超前,给考生违纪提供方便;有的学生带书、带小抄进考场,考试开手机;个别考室只安排一名监考员;一些监考员玩忽职守,工作不认真,对学生违纪现象视而不见;漏报试卷和多报试卷;等等,都不符合考试工作规范性要求。各校要引起足够重视,一定要在今后的考试中改进。
4、加强考务人员培训,提高考务人员业务素质,是保证考试工作顺利进行的关键。这次考试中出现的试卷预订不准、考室安排不当、监考人员业务不熟、试卷装订不合格等,都是由于各分校、系统工作站或县站的考务人员业务不熟悉造成的。随着教务管理软件分校版的使用,对考务人员计算机操作的能力要求更高了。因此,加强各分校(系统工作站)、县站考务人员的培训,是提高电大考试工作质量的关键。各校应重视考务人员的配备,把业务精、能力强的人员充实到教务管理和考试工作岗位上来。
加强考试管理,整肃考试纪律将是长期的工作任务,希望各级电大认真总结考试工作的经验和教训,彻底扭转考风考纪,把好电大教育的质量关。
附:
本次考试雷同试卷统计表
吉林广播电视大学教务处
二○○四年三月一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