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广播电视大学
思想政治课社会实践教学实施方案
根据《国家开放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教学方案》文件要求,“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教学”(日常行为学习表现)是国家开放大学开放教育(专科起点)本科、(高中起点)本科、专科中思想政治理论课模块各门课程的必修环节。现将课程具体实施要求制定如下:
一、实践目的
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教学要以育人为宗旨,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丰富多彩的实践教学活动为载体,引导学生深入实际、认识社会、了解国情、接受教育、拓展视野、提高素质、增长才干,运用所学理论服务实践,在实践中加深对理论的认识,从而实现思政理论课“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的要求。
二、内容设置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习近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中开展实践教学。
三、实施要求
1、社会实践成绩占每门课程成绩的20%。学生按时完成规定的感悟、体会或报告。其中,专科与本科(专科起点)各专业学生1篇,本科(高中起点)各专业学生2篇。
2、提交的感悟、体会与报告字数不少于500字,要求个人独立完成,不得抄袭。不能重复提交,重复只计为一门课程成绩。学生必须手写完成,以图片形式拍照上传至学习网相应课程的“日常行为学习表现”。学生同时向辅导教师提交本人参加社会实践的照片、盖章的证明文件等原始资料,存档即可。教师根据学生提交的原始资料与感悟、体会或报告质量进行综合评价。
四、参考选题
社会实践主题、内容应围绕相关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进行选择,选题如下:
1、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撰写观后感;
2、观看爱国主义教育电影,撰写观后感;
3、参加志愿者服务活动,撰写活动感受;
4、访谈“平凡中的辉煌—身边的模范”,感受榜样魅力,撰写报告;
5、访谈共和国同龄人,感受新中国建立以来的沧桑巨变,撰写报告;
6、感受改革开放成就—“我看家乡变化大”,撰写报告;
7、积极接受单位或社区等组织的思想道德、法律与国家大政方针政策等的宣传教育,自觉利用“学习强国”平台进行学习,达到一定积分,撰写学习体会;
8、结合丰富多彩的地方文化资源,开展传承家乡文化和传统美德的社会实践活动,撰写实践报告;
9、根据个人工作实际,结合思想政治理论课所学内容,谈一谈对职业梦与中国梦的认识,撰写认识体会;
10、阅读《毛泽东选集》,撰写读书心得;
11、阅读《邓小平文选》,撰写读书心得;
12、阅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十讲》、撰写读书心得;
13、阅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纲要》,撰写读书心得;
14、阅读《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撰写读书心得;
15、阅读《中国哲学史》,撰写读书心得;
16、题目自拟。
五、评阅方式
教师根据学生提交的原始资料与感悟、体会或报告的质量进行综合评价,在学习网课程中进行评阅给出成绩,课程采取双及格形式。形考形式=专题测验(50%)+日常学习行为表现(社会实践)(20%);终考形式=命题考试(30%)。
吉林广播电视大学
2019年11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