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院简介                  规章制度                  行管工作                  档案工作                  审计工作                  领导信箱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广播电视大学2003—2007年发展规划

发布日期:2004年05月13日 00:00    浏览次数:


广播电视大学2003—2007年发展规划
2004年4月

  21世纪的前20年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也是广播电视大学改革和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面对机遇和挑战,电大应树立科学发展观,着眼于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全局,主动适应日趋广泛并不断变化的社会教育需求和社会成员的终身学习需求,扩大开放,保证质量,强化特色,打造品牌,提升电大教育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能力,成为我国发展现代远程教育的骨干力量和终身教育体系的主体之一。
  今后一个时期,电大改革和发展的指导思想是: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按照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教育发展目标,落实教育部《2003—2007年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推进教育创新,深化教学改革,坚持面向地方、面向基层、面向农村、面向边远和民族地区办学,实现从以学历教育为主,到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并重、为终身学习服务的转变,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教育技术手段,发挥系统办学整体优势,有效整合社会教育资源,不断增强远程教育的开放性、灵活性和多样性,在建设现代国民教育体系和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中发挥重要作用。

  一、主要任务
  1.开展本科、专科高等学历教育,为行业、企业从业人员和部队士官及其他社会成员提供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
  2.开展岗位培训及农村实用技术培训等非学历教育,为各类社会成员更新知识和掌握新的技能提供教育服务。
  3.利用电大教育资源,建设远程教育公共服务体系,为高等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开展远程教育提供学习支持服务。

  二、发展目标
  中央电大作为教育部直属高校,要建设成为现代远程教育开放大学和国家远程教育资源中心。
  省级电大作为省(自治区、直辖市)属高等学校,要按照当地教育发展规划建设,成为当地的远程教育中心。
  地市、县市电大要建设成为当地的远程教育基地和社区教育中心。
  电大系统要建设成为具有国内一流的远程教育基础设施、一流的远程教学资源、一流的远程学习支持服务、一流的远程教育研究水平、一流的远程教育队伍的现代远程教育教学系统,综合办学实力居于世界远程教育开放大学前列。
  2003—2007年的具体目标包括:
   ——中央电大开设70个专业,其中本科专业30个,专科专业40个,实现课程开放;年均新注册学生数,本科、专科各30万人以上。全国电大非学历教育规模年均200万人次以上。
   ——建成本、专科500至600门课程的多种媒体教学资源,非学历教育600个项目的教学资源;每年推出100门农村实用技术教育培训课程;出版一批质量较高、特色鲜明的多种媒体系列教材。
   ——以电大系统为主要依托,按照现代企业的运作方式,建成社会化的远程教育公共服务体系,在各地设立500个学习中心,并建立相应的服务规范及标准。

  三、主要措施
  1.做好“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项目
  以教育部对试点项目的中期评估为契机,认真总结经验,针对存在问题和薄弱环节,进一步落实整改措施,巩固中期评估成果;按照试点项目要求,努力探索并构建电大在现代远程教育条件下专科教育和本科教育(专科起点)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框架以及相应的教学模式、管理模式和运行机制;及时研究和解决试点进程中出现的新问题,认真做好试点项目总结性评估工作。
  以课程开放为切入点,深入开展以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为核心、以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为重点的教学改革,推进课程教学模式改革;增强电大教育对于多样化学习需求的适应性,在对教学对象开放的同时,进一步实现教学资源和教学过程的开放;完善学分制,深化学籍管理制度改革,促进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的沟通,逐步扩大各类教学资源(包括普通高校课程资源)的共享和课程学分的互认。积极参与教育部“新世纪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内容体系改革与建设项目计划”。
  实施“教学质量工程”,建立和完善科学的远程开放教育教学质量评价和保证体系。加强教学全过程的设计、组织、管理、监控和评估,逐步形成教学过程及学习支持服务的标准和规范;坚持经常性的教学检查,开展课程、实践教学环节等专项评估,并与年报年检制度和试点项目评估结合起来。
  中央电大和地方电大合作建立30个教学改革实验基地。

  2.制定课程、专业建设和学科发展规划
  认真研究社会成员的学习需求,进一步明确人才培养目标与规格。以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培养为重点,提高远程学习者的综合素质,使学生具有较强的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具有较高的职业素养和信息素养,具有较强的自主学习能力,特别是利用信息技术学习的能力。
  调整专业结构,初步形成课程、专业的品牌特色。课程和专业设置要有比较广泛的社会教育需求及持续稳定的发展前景,能够体现远程开放教育的特点,信息技术能够得到充分应用,便于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的有机沟通,同时应具备相应的办学条件和教学能力,能够保证教学质量。要特别重视课程的整合,以适应学习者不同的需求。
  重视面向基层、农村、边远民族地区和适应西部大开发需要的课程、专业的建设;优先发展农村教育、教师教育有关科类专业及法律、财会、金融、英语、信息技术等科类专业,积极筹建并适时开设教育技术等新型科类专业;整合现有科类专业,合理调整和配置教育资源,便于地方电大派生专业和选用课程,并与地方电大共建主要面向区域经济及地方支柱产业、新兴产业、第三产业的课程和专业;积极探索课程、专业建设的新机制,推进电大共享专业和课程的建设。
  与普通高校合作开设研究生课程。

  3.建设具有国内先进水平的信息化校园
  加强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的建设,参与实施“教育信息化建设工程”,提高教育信息化应用能力和水平;完善“天网地网结合,三级平台互动”的网络教学环境,充分利用国家数字化、多媒体、交互式远程教育教学平台及应用支撑平台进行教学和教学管理,为学生的个别化自主学习提供支持服务;实现卫星、网上点播和同步直播,以及中央电大和省级电大之间、省级电大和有条件的地市、县市电大之间的双向视频交互功能;用好教育卫星电视频道资源,多渠道、多形式解决中央电大教学频道节目落地问题;建成远程教学数据库和网上虚拟校园,建成远程教学过程和教学质量管理与监控系统。
  参与构建教育信息化公共服务体系;建成远程接待系统,为学生并面向社会提供全天候的学习咨询服务;建成数字化图书馆和网上多媒体阅览室,建立中央电大、地方电大与重点高校图书馆资源共享和协作服务系统,实现网上资料查询、借阅和相关的支持服务。
  加强教务管理系统、考试系统和办公自动化系统的应用,积极开发和推广其他应用系统。

  4.加快多种媒体教学资源和“精品课程”建设
  整合电大和国内外高校及其他教育机构的多种媒体教学资源,建设国家远程教育教学资源库,利用多种传输方式和技术手段,为全国电大系统和各级各类教育,以及各类社会成员的学习提供教学资源服务。通过全国电大教学资源建设协作会,建立教学资源共建、共享的新机制。重视与普通高校在专业、课程建设特别是多种媒体教学资源建设方面的合作,以及与国(境)外远程教育机构的教学资源互通和共享。
  做好教学资源建设规划,重点建设适合农村和基层学习者需要的多种媒体教学资源,推出一批多种媒体优化配置和综合应用的远程教育“精品课程”;切实提高文字教材和音像教材的编写、制作水平,积极开发多媒体课件和基于网络环境的教学资源;进一步提高网上教学资源的教学设计及其技术实现的能力和水平,通过网上教学资源的持续开发、使用、反馈、积累,整合出一批具有较高水平的网络课程;整合教学资源服务渠道,加强对应用多种媒体进行教学和学习的指导。
  中央电大每年建设100门课程(包括新建、改造和共建、引进),每门课程不少于3种媒体教学资源;年均新建音像课程600学时、多媒体课件50种、网络课程20门、网上视频课程1000学时。

  5.积极为“三农”和西部大开发服务
  更加主动地为推进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实现农业增长方式转变,为提高农民素质、实现农村社会全面进步服务,为建设农村学习型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建设一批面向“三农”的课程、专业和培训项目。重视农村急需的大、中专层次的学历教育,为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培养技术、管理人才,在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方面,要更加有效地适应“三农”的现实需求和发展需求,在媒体选择、服务方式以及经济承受能力等方面,要充分考虑和照顾农村实际及农民需要。实施“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开展农村实用技术培训,为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服务;适应农村工业化和城镇化建设需要,为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及城市转移提供教育培训服务;开展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为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提高农村党员干部队伍素质服务。整合全国电大的课程资源,建立电大“三农”远程教育资源库。
  中央电大开放教育要逐步延伸到大部分县级电大。多数县级电大的学历教育以大专和中专教育为主;有条件的县级电大,经过评估可设立本科教学点,开办农村需要的部分本科专业;不具备规定办学条件的县级电大可设立学习中心,主要为学习者提供支持服务,教学和教学管理工作主要由省、地(市)级电大承担;通过试点探索经验,在有条件的乡镇设立学习点,提供收视课程、进行面授辅导和开展学习小组活动的场所与设施。中央电大和有关省级电大合作,在全国重点支持100个县级电大的教学点建设。加强各级燎原广播电视学校的建设,与县及乡镇各类教育、培训机构合作,成为当地农村实用技术培训与推广、劳动力转移培训等的基地。
  采取倾斜政策,积极推进西部地区电大开放办学和教学现代化进程;课程、专业和教学资源建设以及非学历教育项目的开发,要充分考虑西部实际需求,支持西部地区(特别是民族地区)电大建设适合当地需要的多种媒体教学资源;组织和协调东部、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电大开展多种形式的对口交流与校际合作;积极参与教育援藏,办好中央电大西藏学院,探索适应西藏特点的远程教育模式。

  6.积极开展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
  积极开展远程教师教育,重点是面向农村边远地区中小学教师实施本、专科学历教育和非学历培训。今后5年,中央电大开放教育专业每年接受20万名以上中小学教师注册学习。根据农村中小学教师的实际需求和学习特点,建设一批远程教师教育特色专业和课程。非学历培训根据基础教育改革的需要和国家教师教育培训规划要求,主要开展面向农村中小学教师及校长的全员培训项目,重点是新课程培训和配合教育部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实施的教育技术应用培训。
  积极参与全国教师教育网络联盟的工作,与师范大学及其他教师教育机构合作,共建共享优质教育资源。要为“教师网联”提供远程教师教育优质公共课程资源,重点建设适宜于农村中小学教师远程学习的课程资源,尤其是卫星电视课程。发挥电大系统的优势,为全国教师教育网络联盟的远程教师教育和参加学习的中小学教师提供教学支持服务。地方电大要积极参与组建区域性教师学习和资源中心。

  7.积极开展部队士官学历教育
  主动适应新形势下部队建设的需要,在教育部和解放军总参谋部的领导下,搞好部队士官学历教育试点,提高部队士官素质,培养军地两用人才。
  按照部队人才的需求及士官自身发展的需要,制定课程、专业建设规划,逐步形成适应部队需要的专业结构和课程体系,并将学历教育和岗位培训、职业资格证书教育等非学历教育结合起来;加强与部队院校的合作,在充分利用中央电大教学资源的同时,加快建设一批适应部队实际需要、方便士官在岗学习的教学资源;以国家现代远程教育平台为依托,充分利用部队的信息化设施,使教育系统的天网、地网和军网有机结合,采取多种手段把优秀教学资源送到军营。中央电大支援示范性教学点的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
  认真研究在部队开展远程开放教育的规律,积极探索具有部队特色的远程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及教学模式、管理模式。与部队有关方面合作,加强士官学历教育教学点的建设和管理,逐步完善办学条件;根据部队的特点,建立和健全相应的教学、教务管理办法,加强教学过程的设计、组织、指导、监控和学习支持服务,在教学组织形式、考试方式等方面进行探索,开展多样化的教学活动。
  建立便于士官退役后到地方继续学习的学籍异动管理制度。

  8.大力开展岗位培训等非学历教育
  根据劳动力市场发展需要,与有关政府部门、行业、企业合作,配合实施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和劳动准入制度,积极开展多种教育培训项目,为在岗人员知识和技术更新、劳动力岗位转移、再就业等提供教育培训服务。
  积极发展社区教育,参与学习型城市的建设,为各类社会成员的终身化学习提供教学资源和支持服务;重视开发旨在提高全民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大规模社会化培训项目;为老年教育、残疾人教育等提供教育服务。
  发挥中央电大继续教育基地的作用及其幅射功能,通过电大教学网络并与其他教育培训机构合作,推展各种培训项目;建设一批相对稳定而又适应社会教育需求和社会成员学习需求的培训课程,将学历教育和职业资格证书等培训结合起来。

  9.加快远程教育公共服务体系建设
  加紧进行中央电大远程教育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按照现代企业制度进行管理和市场机制运作,探索我国社会化的远程教育公共服务体系的建设和运行模式、管理办法以及相应的服务规范和标准,最终形成国家级社会化远程教育公共服务体系,成为国家远程教育教学支持服务公共平台。
  接受现代远程教育试点高校及其他教育机构委托,按照教育部颁布的技术标准及有关规范,保证教学资源的高效传输,促进教学资源共享和优化整合;建立基于卫星技术、互联网技术等现代远程学习技术手段的远程学习终端环境,逐步完善服务规范,为学习者的个性化学习提供高质量的支持服务;根据试点高校及其他教育机构的要求,提供学历和非学历教育的招生组织、考试管理、过程控制等支持服务。在北京以及沿海、西部地区各建成一个示范性、实验性学习支持服务中心。
  积极与国(境)外教育机构合作,为国(境)外教育机构开展远程教育提供支持服务;争取在国(境)外设立若干中央电大学习中心。

  10.提高远程开放教育科学研究水平
  紧密结合国情及电大教育实践,积极推进远程开放教育科学研究。坚持理论研究和应用研究相结合,重在解决我国远程教育发展中的实际问题,在人才培养模式、教学模式和管理模式、信息技术应用、多种媒体教学资源建设和应用、学习支持服务体系、教学质量保证体系建设等方面取得突破性的成果。对开创性的研究成果,特别是对电大教育发展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和推动作用的研究成果进行奖励。
  重视教育技术及远程教育学科建设,跟踪学科发展前沿,吸纳最新学术成果,鼓励和资助重大科研成果;提高《中国远程教育》期刊的学术水平和质量,为国内外远程教育界提供学术交流的阵地,办成在国际上具有较大影响的远程教育学术刊物;办好学报等学术期刊,推动电大学科、专业建设,提高科研水平。

  11.加强教学、研究、管理、技术队伍建设
  制定队伍建设的长远规划和近期计划,从转变观念、优化结构和提高素质等方面入手,着力加强队伍建设。
  教师队伍建设坚持专兼职相结合的原则。根据课程、专业建设和教学需要,按照师生比1:50的要求配备专任教师。专任教师须具有胜任相关课程教学工作的学科水平和业务能力,并具有从事远程教育教学工作的知识和技能,分别承担课程的主讲和教材的主编,课程、教学媒体、教学过程的设计及课程建设的组织工作,对学生学习的指导、辅导及其他支持服务以及相应的教学管理工作。建立和完善兼职教师聘用、管理和考核制度,聘请客座教授和讲座教授。
  提高教师学历层次。2007年前,45岁以下专任教师中具有硕士以上学位的比例,中央电大达到70%以上,省级电大达到60%以上。
  重视教学、研究、管理、技术人员的继续教育及岗位培训,开展现代教育技术应用等方面的全员培训,实行持证上岗制度。积极引进人才,制定面向社会招纳贤才的办法,通过公开招聘、竞争上岗等方式,采用特殊政策聘用优秀人才。

  12.深化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改革
  中央电大和省级电大及其分校、工作站共同构成了一个远程教育教学和教学管理系统。要根据我国国情特点,按照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要求和远程开放教育的内在规律,从管理体制、运行机制等方面改革和完善电大系统,逐步形成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分级办学、功能互补、资源共享、协调发展的系统办学新机制,更好地发挥系统办学的整体功能优势。
  中央电大主要面向成人开设本科、专科高等学历教育专业、课程和岗位培训等非学历教育项目,对省级电大进行相关的教学业务指导;省级电大具体实施中央电大统设专业、课程和非学历教育项目的有关教学和教学管理工作,并根据有关规定及当地需求,派生和自行开设高等学历教育专业、课程和非学历教育项目。
  加强地市、县市电大的建设,增强电大远程教育网络的幅射功能。在地方教育资源的整合中,要注意保持远程开放教育特色和系统办学功能。按照不同的发展模式,统筹规划,分类指导,提高县级电大开展现代远程教育的综合能力。中央电大和省级电大要把对县级电大的服务、指导和管理作为一项极其重要的工作抓实抓好。
  中央电大和地方电大及其他教育机构共建示范性、实验性学习中心及中央电大二级学院。
  进一步开展与国内外企业的合作,引进资金、技术和产业运作机制。

版权所有:吉林开放大学党政办公室